富硒產品需求量增大
隨着硒知識的普及推廣和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,國內市場對富硒產品需求量增大,2019年國內富硒農產品市場規模同比2018年增長5.37%,達到49.6億元。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,使公衆健康意識增加,富硒農產品在疫情之下備受關注。
爲探討行業科學發展路徑,抓住機遇,堅定信心,引導硒產業下一步的發展,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功能農產品委員會、中國硒產業(Se20)峯會祕書處於日前在北京召開第二屆中國(北京)國際富硒功能農業大會暨第二屆中國硒產業(Se20)峯會年會。大會發布了《2019富硒農產品發展及展望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,與會專家提出,發展富硒產業正當其時,要以營養導向推動富硒農業轉型升級,並加大標準的制訂力度,加強行業規範,同時從消費市場端做好宣傳和引導。

消費需求增大 行業日趨規範
全世界有42個國家和地區缺硒,我國有72%的地區處於缺硒和低硒狀態。從全球範圍來看,歐美發達國家富硒農業發展比較早,相對來說比較成熟,像富硒牛奶、雞蛋還有肉食產品已經成功上市;我國富硒農業尚處於初始發展階段,人們對富硒農產品缺乏基本瞭解,硒產品種類也不多,但在我國大健康戰略提出以後,富硒農業發展較快。
此外,隨着消費收入水平和營養健康意識的提高,人們在農產品消費中,對價格敏感性越來越低,對農產品的營養要求越來越高,加之硒知識的普及推廣,國內市場對富硒產品需求量增大,消費頻率增加,消費渠道和消費羣體多元,消費產品呈多樣化趨勢。《報告》顯示,2019年國內富硒農產品市場規模爲49.6億元,同比增長5.37%。從消費區域來看,華東地區(尤其是江浙地區)是國內富硒農產品消費的重點區域,佔國內富硒農產品消費的43%,然後依次是華南地區(17%)、華北地區(13%)、華中地區(11%)、西南地區(8%),西北地區和東北地區是國內富硒產品重要產區,在消費方面相對較少。
目前,我國富硒農業發展較好的省市有江西豐城市、湖南桃園縣和新田縣、湖北恩施市、福建壽寧縣、廣西、陝西安康市和紫陽縣等,富硒大米品牌25個左右、富硒果品品牌約15個、富硒茶品牌19個、富硒保健食品與雞蛋品牌60多個,還有100多個富硒蔬菜與深加工產品品牌。
大勢不可改變 短板需要補齊
多年來,國家對富硒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化生產做了一系列的努力,制定發佈了國家標準《富硒稻穀》(GB/T 22499—2008)和農業行業標準《富硒茶》(NY/T 600—2002),各地制定的地方標準總計92個,涵蓋硒含量測定方法、富硒土壤標準、主要富硒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等各個方面。與此同時,政策紅利正在形成。2017年10月,三部委聯合印發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》,提出到2020年,圍繞特色糧經作物、特色園藝產品、特色畜產品、特色水產品、林特產品五大類,創建並認定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300個左右。其中,國家鼓勵有關縣市積極申報創建國家富硒產業特優區,對達到國家級特優區認定條件的,農業農村部將積極予以支持。2010—2019年,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安排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超4000多萬元,支持創建富硒作物標準園,扶持農業龍頭企業、農民合作社推進規模化種植、標準化生產、商品化處理、品牌化銷售、產業化經營,打造一批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,促進農民增效增收。基於上述來自政策法規標準方面的利好,加之富硒農產品消費認知提升的可期待,李桂羣表示:“我們分析,今後5年,富硒農產品的增長趨勢是不可改變的。”